特別企劃

光 讓總統府與你我更近

攝影|賴建宏、鄭錦銘

總統府 光環境設計與挑戰

從威嚴肅穆的表情,蛻變為溫柔和藹的面容,透過照明設計的重新規劃,讓總 統府這幢氣質嚴肅的建築物變得親切近人,也讓光成為表達信念、與群眾溝通 的載體,在晝夜起伏之間,隨著明暗變化與民眾的生活節奏合而為一。

總數統府的景觀照明設置於民國 90 年,歷經十個寒暑,已面臨管線設備老舊、燈泡停產及過度耗電等問題。除了必須確實解決這些項目外,考量總統府的國家代表性,整體光環境應兼容國家意識、友善環境、永續節能,甚至能突顯出台灣光學科技領先全球的事實。因此,108 年的總統府景觀照明美化的更新工程計畫於焉誕生。
調整周邊區域光感以突顯主體

總統府第三局副局長吳永祿表示,總統府所具備的國家高度使光環境的調整必須從都市發展、區域整合與生態和諧的宏觀角度出發,因此在評選設計團隊之前,便曾邀請當年承攬照明設計的團隊,以及中研院、工研院、台北市都發局等相關領域專家,共同討論委外設計的重點與施作監造的規範。

而獲選為總統府進行光環境改造的原碩照明設計總監陳宇晃則指出,從事照明設計不能只看主體,與之相呼應的地方都必須全盤納入檢視,並透過現況提出區域性光環境的調整規劃,因此,改造總統府的第一步便是從周邊環境減光,並重新分配視覺亮度層次開始。

總統府位於視野開闊之處,是凱道的端景,但由於凱道路燈的防眩功能不佳,導致夜間出現許多眩目的光點,影響總統府的可視性,因此改造團隊先在路燈上增設遮光罩,降低對總統府正向立面的視覺干擾。

總統府第三局副局長吳永祿表示,總統府所具備的國家高度使光環境的調整必須從都市發展、區域整合與生態和諧的宏觀角度出發。

獲選為總統府進行光環境改造的原碩照明設計總監陳宇晃指出,從 事照明設計不能只看主體,與之相呼應的地方都必須全盤納入檢視。

而原先景福門的屋頂亮度更甚於總統府,失了視覺層次的主從,於是陳宇晃將總統府、景福門與台北賓館、凱道路面的亮度比例,調整為20:5:1,為整個區域建立了系統清楚、層次分明的夜間光環境。

總統府受文化資產保存法的保護,各種燈座、管線、線槽、控制盒等硬體,得在不損害古蹟的前提下與現場環境無礙融合,從而加深了施作的困難度。圖為吳副局長向照明雜誌團隊說明燈具製作細節。

即便在緊挨著建物背牆種植的福木間設置燈架,除須避免其基座傷害樹根,燈座外型也因為樹葉遮擋的關係,需要個別化處理。照片提供|原碩照明 ‧ 攝影|鄭錦銘

七上八下的百年古蹟施工挑戰
在解決區域問題之後、訴說總統府照明意象之前,還得先克服古蹟施工與美化硬體的挑戰才行。總統府是國定古蹟,受文化資產保存法的保護,施工過程中不能有一丁點破壞建築本體的行為;即便在緊挨著建物背牆種植的福木間設置燈架,除須避免其基座傷害樹根,燈座外型也因為樹葉遮擋的關係,需要個別化處理。

除此之外,各種燈座、管線、線槽、控制盒等硬體,也得在不損害古蹟的前提下與現場環境無礙融合,從而加深了施作的困難度。「一個細節做了喊停、修了再改,重做七、八次都有。」吳永祿帶著感念的口吻笑說,原碩的團隊真的很辛苦!

「照明不能只做晚上,白天的美觀也很重要。」不只為了符合總統府的要求,陳宇晃也為自己所秉持的信念,設想了許多方法隱藏燈具和管線,例如在燈具前方加入金屬擋板並繪上環境色彩,以求自然融入周邊;或千試萬試,百中求 一,以最適方法利用石頭漆美化線槽,好與地板材質相融等。而這一切的努力,也讓陳宇晃能將心中構想完整呈現,讓總統府可以透過含蓄的光,溫暖而堅定地為民眾領航。
照明設計以人民感受為出發點

「一般照明設計委託案要滿足的是業主的喜好和需求,但總統府是國家的精神象徵,必須站在人民的角度去思考,總統府夜裡的燈光與民眾的關係是麼?」陳宇晃認為安定感與信賴感是彼此依存的重要連結,為了呈現總統府與人民同在的意象,他設計將最高處透著琥珀色光芒的中央塔樓內,與塔頂最亮的光源持續照耀至天亮,使得夜行的人們站在周邊街道任何角度都能看見塔樓,彷彿燈塔般散發穩定人心的力量。

而總統府的開燈時間與整體照明的亮度調節,也充滿了與民同在的心意。陳宇晃表示,一般建物多在太陽下山後才開燈,但他聯想到攝影藝術中有所謂的「魔幻時刻」,即傍晚夕陽西下、天空還泛著藍光或暈染上彩霞時,若能設定於此時亮燈,便能將總統府在天光下最美的樣貌呈現出來。因此,新的照明系統採用智能控制搭配天文時鐘,每天主動偵測日落時間,並在日落前 10 分鐘開燈,與民眾分享她最美好的魔幻時刻。

入夜後,總統府的亮度調節便隨著人民的社會活動起落。吳永祿指出,5 點到 8 點這段時間,總統府的照明全開,因為此時多數民眾都還在努力工作;8 點左右民眾陸續下班,亮度便稍微下修為全照明的 90%;10 點前後還在加班的民眾也差不多要返家休息了,亮度則調整為 70%;當時序來到 12 點,民眾已準備入睡,總統府僅留下35% 的亮度,同時關閉裙樓燈光,在靜謐中突顯中央塔樓溫柔的光芒,意味著無倫何時,總統府皆與人民同在。

攝影藝術中所謂的「魔幻時刻」即傍晚夕陽西下、天空還泛著藍光或暈染上彩霞時,於此時亮燈,便能將總統府在天光下最美的樣貌呈現出來。照片提供|原碩照明 ‧ 攝影|鄭錦銘

更有深度與互動性的光環境
「主從分明的層次、時序分配並社會活動融合,讓新的照明更能真實呈現總統府原始的色澤及豐富的建築語彙。或許沒有克林姆林宮的童話意境、白宮的素白清雅,或是青瓦台遠離塵囂的悠遠樸素,但我們的總統府在沉穩典雅的氣韻中更見深度。」吳永祿滿意地說道。
陳宇晃則認為,相較於其他國家最高機關,台灣總統府的光環境有更好的互動性。「還記得完工隔年就遇到總統大選,當時各大陣營輪番在凱道上造勢,我從新聞畫面看到凱道上擠滿了群眾,當矗立在人們背後的總統府亮起暖色的燈光,彷彿就像在傾聽人民的聲音一樣。」這畫面讓他感動落淚,能為自己的國家貢獻所長,也讓他倍感驕傲。
去年,總統府的照明設計榮獲《2020 台灣光環境獎》,吳永祿除了肯定原碩照明的表現,也讚賞獎項能提醒民眾開始關心光與生態環境的關係,形成照明之外的文化滋養;他亦欣喜於總統府能成為這股趨勢的領頭羊,吸引更多人關注台灣光環境的友善內涵與發展。
你有多久不曾靠近總統府了?若下次有機會經過附近,不妨留待傍晚去看看魔幻時刻下最美的她,或是晚上至凱道散散步,去感受那細緻堆疊的照明層次,如何讓這座百年古蹟在夜裡不減風華,甚至更加溫婉動人。

相較於其他國家最高機關,台灣總統府的光環境有更好的互動性,當矗立在人們面前的總統府亮起暖色的燈光,彷彿就像在傾聽人民的聲音一樣。照片提供|原碩照明 ‧ 攝影|鄭錦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