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瓦豆 We Do Group」,映入眼簾的大招牌卻寫著「民新齒科醫院」,不禁讓人感到困惑,這裡不是燈光設計師江佶洋的工作室嗎?原來,這棟百年老宅曾是江佶洋阿公的牙醫診所,為了感念阿公撐起整個家族的貢獻,他將這個被閒置了好長一段歲月的地方,改建為自己的辦公室,同時也將腦海中對阿公的記憶完整保留下來。
光之所在就能聚焦視線
「讓光的所在成為視線聚集的焦點,任何物件都能像是被施了魔法般,變得亮眼而醒目。」這就是江佶洋的燈光哲學。像是「瓦豆 We Do Group」的空間中,並沒有在天花板裝設大範圍的照明,而是利用不同代表性的光源,區隔與展現出各個區塊的特色,讓視線在燈光的引領下,展開一場探索、發掘的旅程。
江佶洋設計創作的領域廣泛。上:萬華剝皮寮「萬華嘻春:框景,光景」(照片提供 / 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燈光裝置 / 瓦豆 We Do Group);左下圖:為大稻埕商家設計的騎樓壁燈(燈具設計製作 / 瓦豆 We Do Group、照片提供 / 發現故事、攝影記錄 / 劉秝緁);右下圖:耳東華苑(燈具設計製作 / 瓦豆 x META Design)。
出身大稻埕的光影創作者,現為「瓦
豆 We Do Group」創意總監,其作品關注人在空間中的行為與光的關係,致力降低無意義的照明手法,抑制能源耗損,創造環境友善的永續光環境。近年代表作品包含台中舊酒廠雅堂館 D.E 棟全棟照明規劃、新竹縣定古蹟姜阿新洋樓光環境規劃、李騰芳古宅規劃演出慶典之光環境,以及剝皮寮歷史街區所發表的燈光裝置作品《萬華嬉春》與《框
景 ‧ 光景》等,醉心於以台灣人習慣的光尋找那盞獻給台灣的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