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譽講堂

用 ESG 創新照明產業價值

康文杰 第 12 任理事長攝影/李昆翰

ESG 作為全球議題,也是企業永續治理的策略;在台灣已有許多企業投入,不過照明產業中普遍對 ESG 的意識還不是很高。本期的特別企畫專題「永續之姿.乘光而行」,首先希望能提升公會會員在這方面的意識,一方面提升企業形象、另一方面也創造企業的長期價值,共同實踐地球村的意義,共營共造地球的永續環境。其次,也希望會員們能在意識到 ESG 在企業上創造的價值後,進而梳理、探索相關策略並創造解決方案,同時也促進同業或異業間的合作、共享資訊資源,達到引導照明產業能快速升級、永續發展的目標。

去年(2023),全球照明協會(Global LightingAssociation, GLA)年會在睽違十二年後再度來到台灣舉辦,會中也有多項議程觸及 ESG 與永續治理的討論。在會中我看到若要與國際接軌,必須要先啟動優劣分析(SWOT Analysis),理解台灣具有的優劣勢、也看到台灣走向國際的獨特契機:台灣企業的優勢在於製造供應鏈上的角色,以及過去三十年在全球市場拓展的能力與經驗,不過劣勢上也是這樣的角色可能正在受到新興國家興起而取代,這也迫使我們需要在各方
面升級。威脅面可能來自政治因素打壓導致在貿易關稅協定上的劣勢一雖然這並非是民間公協會所能觸及的面向,但加大力道進行民間公關交流、提升產業優化是我們所能努力的方向;而近年整個國際情勢對台友好,則是台灣開拓國外市
場的利基點。在這樣的基礎上,從 ESG 議題上來進行上下產業鏈的整合與異業結合、乃至於國際參展,都可能產生新的商業模式與商機。

GLA 以建立產業標準為主要目標,不過在公會角色上,未來也希望能夠與之多加交流、碰撞,讓GLA 年會成為一個能夠進行鏈結整合的平台。

儘管在 2050 淨零碳排的國家規畫中,照明尚未列入優先盤點、改善製程的產業,但公會的任務就是要先進行事前鋪墊,才能協助企業真正轉型發展。在當前的產業挑戰中,第一是永續發展的必要性,這並非僅面對國際市場才會產生,在未來是所有產業必然面對的挑戰;第二則是技術變革與市場變化,除了避開同質化競爭,同時也要提升技術,做精、做優;第三則是國際貿易環境不確定性,不過這是危機也能是轉機,在貿易協定上包括政府、全國商業總會都在國際打壓環境中極力爭取,而企業自身能夠做的就是思考自身的全球布局與評估;第四是人才與技術缺口,在大陸已經有大專院校有專屬照明相關科系,在台灣一直都還沒有,加上少子化的問題,人才與技術上的缺口也是照明產業在不遠的未來就需要面對的挑戰。

就公會的角度,能提供給會員或產業的協助包含幾項:首先是資訊提供和培訓,但這需要前期分析與評估才能清楚定位政策及方向;第二是促進行業合作與溝通,這也是公會近年來持續投入的工作,包括上下游產業鏈公會、跨縣市公會與全國聯合會等單位的合作,以及包含中國的光亞展覽公司、東莞市綠色建築協會等,這些異業結合與跨部結合的可能性與量能也持續在擴大。包含能源署在動儲能、節能以及空調、照明的補助資訊,也包括近期與外貿協會相關展覽的商談與討論,都是希望能更有效率地鏈結商務合作;第三則是在政策倡導上,進行產、官、學、研間的資源整合,提供給產業與會員所用以健康而永續地發展;第四點則是回歸技術與創新,在上下游產業鏈的公會合作中首要必須有創新或真正的技術能解決彼此的痛點,才能整合出深度的商業鏈一這也才是我們重要且核心的目標。在照明材料如何能永續或節能減碳的面向上,我也認為在產品設計的模具成型上是否能夠選用更節能減碳的材料、包材以及工藝,也是能夠努力的要點。目前環保稅課徵上,材料使用得越少、工序拆解越簡單,課徵的稅就越少,也能降低產製成本。因此未來公會也會嘗試邀請在這些面向上具有實績的組織或公司,透過分享與借鏡,讓產業能夠更快速升級。ESG 的推進不只是國際指標需求,而是可能在客戶需求上、國家政策上,包含企業想提升自身體質、更為健全發展,都是不可避免的問題。作為公會理事長,我也感覺責任重大,希望能與會員們一起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