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劃

2022 年鐙烜獎「新世代照明燈具設計」領域的競賽探求與分享

圖、文 ∣ 秦自強 / 2020-2022 鐙烜獎評審團委員長

Taiwan Light Design Award (TLDA) is a competiton of lighting design, Through the lectures, lighting technology consultation and pratice, we expect to become an international lighitng design.

2022 年鐙烜獎的積極延續與壯大

在經濟部工業局指導下,工業技術研究院電子與光電系統研究所,2015 年首先創立鐙烜獎,並至 2019 年間連續主辦五年,專注以創新燈具為核心的設計競賽。因緣際會 2020 年第六屆鐙烜獎設計競賽,由台灣區照明燈具輸出同業公會接續辦理,並誠請台灣設計研究院允諾協助辦理,因為公會體認到產品設計是企業競爭的核心力道,有責任引領智慧照明與新一代設計人才合作共進,期待積極拓展 21 世紀智慧光科技新頁。

我們重新檢視比賽評選和激勵辦法,徵件對象為國內外大專院校以上學生與應屆畢業生,又為鼓勵在校青年學子 ( 年紀須為西元 1992 年 1 月 1 日後出生者 ),競賽完全免費報名參加,經由此一平台媒合青年學子投入照明相關產品設計,透過專業講習、照明技術諮詢、專案實習與產學合作等機制,深化設計內涵提升創作質感,期待以超越國際設計競賽獎項之標的邁進。探求 2020 年起連續兩屆鐙烜獎累積的特質與能量綜觀 2020 年第六屆鐙烜獎設計競賽,以 LED 光源為素材,燈具、照明系統做載具,進行「創新照明,智慧生活」的主題設計。六件得獎作品均以 Working Model 呈現,而且有尋求燈光和透光材質的實驗、考量跨領域整合以創造價值、最終導入創新燈具的思維、營造智慧光源的趣味與變化設計。

Fungal 師法自然以仿生真菌造形方式設計,創新簡化出三種單元體的組合系統,作品結構與光源組合運用得當,是參賽同學中表達最為完整的,授與台達特別

圖 1. 2020 年第六屆鐙烜獎設計競賽六件得獎作品

圖2. 2020 年度首獎--- 台達特別獎,國立臺北科技大學黃舒暘同學作品名稱 Fungal

2021 年第七屆鐙烜獎設計競賽,以「綜合照明燈具設計」領域的主題探求,得獎作品以可操作模型或者是單一的Mock-up 呈現,將自己的創意構想具體展現成果豐碩。綜觀本次參賽作品,照明技術與功能仍然欠缺周密的考量,這也是為後續即將進行的產學媒合機制埋下伏筆,期許運用創新的合作方式,能夠將照明產業與參賽者彼此升級、期待燈具設計能夠真正落實到量產行銷,這也正是我們照明公會持續辦理鐙烜獎的最大初衷。

首獎 ”轉轉” 為壁燈開創藝術氛圍新局,運用三組實體模型展現設計構想,透過反覆實驗找到創新設計的切入點。利用線材的扭轉與錯位搭建出立體空間,找尋關於重心與旋轉角度的有趣控制點,並透過比例與疏密變化,營造不同的圖騰與視覺感受。發光點位於羊毛纖維後方,透過燈光折射,銅棒的疏密與角度變化會在牆上映照出不同的濃淡與樣式,謹授與台達特別獎。評審群提醒宜加強牆壁掛勾、羊毛纖維結構、光源系統與包裝設計等細部設計。

圖 3. 首獎 ”轉轉”壁燈,實踐大學徐珮寧同學以三件作品展現效果

圖4. 2021 年度首獎--- 台達特別獎 ”轉轉”壁燈光影特寫

金獎作品之一 ”Loop” 是一款專為工作桌設計的檯燈,整體造型極簡風格,以夾扣方式調整照明美感與創意兼具,評審現場以單一的 Mock-up 展現。其獨特的機構設計讓使用者在操作時更加便利與直覺,同時也充滿樂趣。特殊的環形 LED 面板照明使得光線能更大範圍、均勻地灑落在工作面上,提供舒適的作業環境。評審群提醒宜加強燈罩的包覆範圍、均勻的光分佈實驗、又以夾扣調整照明的細部構想設計等,應該完整呈現。

圖 5. 金獎作品之一 ”Loop”檯燈,臺灣科技大學李宗唐同學

金獎作品之二 “Waterfall” 是一款具備 UVC 紫外光殺菌功能的玄關吊燈,疫情當下您回到家裡,能將手機、錢包、鑰匙等隨身物品放置於其中即時進行消毒。 Waterfall 的設計靈感是以瀑布做為發想,利用漸層霧面的燈罩呈現水幕懸在空中的感覺,中段金色聚寶盆在具備功能的前提下,同時兼具觀賞性。此件作品以 Working model 可操作模型展現,呈現完整的創新溝想實屬可貴,評審群提醒宜加強 Waterfall 造型語意的正確傳達、UVC 紫外光殺菌功能的安全防護機制等。

圖 6. 金獎作品之二 “Waterfall”UVC 功能玄關吊燈,臺北科技大學黃祥晉 / 李昱昆同學

銀獎作品之一 “伸段-Posture” 如同古代仕女舞蹈出的動感,燈型能夠隨心變換。使用東方禮服色彩,伸段層層疊加的落地燈,以單元方式構成,結合處的磁吸與卡榫可堆疊出不同的燈光層次。提取燈頂把手,可將其單一分開使用,配合空間隨心營造不同的氛圍,使用後,疊放回燈座即可充電。評審群提醒宜加強落地立燈的穩固性、挑選透亮的燈罩材質、量體比例與伸展燈骨架結構等。

銀獎作品之二 “Dawn”,現代人常有睡眠品質不佳或作息不正常的問題,我們通常使用鬧鐘來控管我們的睡眠時間,本創作喚醒壁燈以亮光替代鬧鈴聲,它能根據你的設定,在時間內漸漸發亮,就像是陽光一樣可以使人自然甦醒,相較於鬧鐘的提示 Dawn 是更溫和且自然的選擇。評審群提醒宜人化的操控系統、喚醒機制的精準性、與最佳化的造型比例等

圖 7. 銀獎作品之一 “伸段 -Posture”落地燈,台灣藝術大學黃子芹學

圖 8. 銀獎作品之二 “Dawn”床頭喚醒用壁燈,高雄師範大學張喬甯 / 詹昕喬同學

銀獎作品之三 “Kong” 透過源於軌道燈的機構靈感,及取自時下生活的日常物件與情境,設計一系列精準比例、型態簡潔的氛圍燈具。在合乎成本的機構設計下呈現宛若光球懸空於框架上的純粹幾何效果,且球體可依需調整數量、點亮時亦可隨時調動球體的位置,以合乎使用情境。評審現場以檯燈的可操作模型展現,評審群一致認同創作者在創新過程中的細膩思考、追求的設計本質、與堅忍不拔的實驗精神。

鐙烜獎「新世代照明燈具設計」領域的探求今時 2022 年第八屆鐙烜獎競賽,筆者特文針對新一代設計師,宜再加強的設計思維,與其考量準備提出
建議,謹請大家參考與指教。近年來從國際參展中燈具、家具積極創新與整體思考中有重大的發現,即是看見光與異元素組合的無限可能。隨著 LED 產品周邊的技術已趨更加成熟,光色的精準度再次創新,可以想見應用與發展的領域又進入全新的境地,期待新一代設計師們發揮創新精神,以跨領域的連結整合,提出精彩的設計提案。

圖 9. 銀獎作品之三 “Kong”情境氛圍燈具,臺北科技大學呂翰廷同學

凡舉一般照明與室內外照明,我們可以大致區分成兩大項目如下。室內燈具的分類有:崁頂、吸頂、吊燈、壁燈、立燈、檯燈、夜燈、落地燈、鑲地燈、投射燈、串燈等形式;公共室外則有:警示燈、投光燈、高柱燈、街道燈、步道燈、牆面燈、崁牆燈、階梯燈、庭園燈、車阻燈、隧道燈、水池燈、地底導引燈、地底投光燈等內涵與區分。

若設計師能夠開啟澄淨的心、導入生活體悟、看見未來趨勢、進而發現機會、完成創新設計、成就產品價值、執行全方位光的智慧產品設計。結合諸如:乾燥機、除濕機、保險櫃、古董鑑賞、食物保鮮、植物養殖、動物照護、寵物居住、與其他創新設計等元素的整合機會。又其他應用也隨著國際疫情的擴展而衍伸出如:光照與殺菌UVC 應用、整體健康照明、健康光環境、健康安全檢護與智慧光管理等概念應運而生。

盼尋鐙烜獎的藍海產品設計策略透過藍海產品設計策略的分析,找到新的AI、IOT 或是 UVC、藍芽等技術應用、新的使用族群、新的利用價值、與合宜降低它的製造成本。透過整體議題的思維與討論,發現若能找到潛在市場、潛在買主、潛在需求、創新價值、創新策略、創新 Image、創新Style、與營造新生活文化等方面下手去經營,追求還沒有被開發的市場,同時再進一步降低成本,使成長與獲利兩者得兼,肯定會見到全新的局面,期待大家共同的努力。

再度思考光與異元素組合的無限可能,期待光色應用的精準度再次創新,見到發展的領域又進入全新的境地。以開放、利他、仁愛、友善、共好、分享的心,啟動從燈具設計演化到全方位的橘色光智慧產品設計的起始點!願我們一起為全世界的安康、和樂、進步、創新、共同點燈!

2022 年鐙烜獎綜合照明燈具設計競賽期待您的參與
2022 年第八屆鐙烜獎,正式將於今年五月起跑,邀
請新一代設計師多加投入與支持!展現您創新和閃耀的設計提案!

依此特別叮嚀參賽者注意如下項次的開展:
1. 宜充分體驗光的氛圍與感受
2. 找到光和影子的本質與趣味
3. 創作品特色完整概念的傳達
4. 選擇您認為宜最佳化的光源
5. 具自己創新的藍海設計策略
6. 反覆驗證創新的實驗與成果
7. 新產品設計的真正價值創造
8. 設計提案與後續生產的關鍵因素如材質、製造、需求、市場等連結考量

鐙烜獎專頁資訊如下:
https://tlda.lighting.org.tw/
FB、IG 專頁:@TLDA.info
台灣區照明燈具公會:
02-2999-7739*13 [email protected]

秦自強 / 2020-2022 鐙烜獎評審團委員長

秦自強,2015 年 2 月從明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副教授退休,成立吉 時六感設計工作室 giMala DESIGN CONSULTANCY,擔任產品設計 開發與創新設計顧問,兼任長庚大學、台北科技大學、明志科技大學 工業設計系所教授。扮演專業講師、公益講座、設計教學、專案計畫 與企業產品開發設計等新任務,期許「去框架、尋哲理、求改變、開 拓無限生命」。

他具吸引力和不因循守舊的設計作品, 使他成為定義亞洲設計的一個關鍵人
物,並經常受邀擔任設計比賽的評審團之一, 譬如美國國際室內設計大賽和
世界室內設計獎的 super jury 等。他也經常在許多活動、大學演講, 包括著
名的倫敦皇家藝術學院以及 DesignArt Tokyo。
近期他的成就包括設計鳴日號觀光列車、不只是圖書館、北美館藝術商店,
以及攻讀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的建築博士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