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色彩與光照明

孫啟能 /光拓彩通照明設計創辦人
IALD 國際照明設計師、ALIT 台灣建築照明學會理事,多屆台灣燈會暨2010 上海世博台北館燈光策展,TAIPEI 101 商場美化照明設計顧問、新光三越百貨照明總顧問與雙橡園等豪宅建案照明設計。
共同出版:【Lighting Design 照明設計】江蘇人民出版社、【照明設計終極聖經】城邦文化、【好宅聖經】中華民國建築經營協會。
文化應先行於美學,
光與色彩是需要被設計的!
未來照明。照明未來
顏色對不對、光線好不好,
不僅關乎你我的生活,
同時也造就了、一座城市的樣貌。
有光,才能看見色彩。
好的光搭配色彩、
才能豐富萬物的層次。
從文化跨域、到全景光設計,拜訪朱宗慶老師、透過表演藝術的劇場經驗來學習,理解由視覺到感覺、是如何感動到人的心裡。
當代的策展,無論在哪一個領域,用光與藝術做連結,往往都是最能夠感動人、讓人印象深刻的一部分,台北市長蔣萬安、觀傳局長陳淑慧、策展人楊佳璋的深度對談裡,透過當代光藝術節慶的樣貌爬梳,相信我們可以照見更多美感與夜間經濟的方向。
色彩上、光線照在上面,還有物體上,這三者的關係,讓我們理解到、美的關係是什麼,也影響著我們的心理與生理、比如說 ”CIRCADIAN ADAPTIVE LIGHTING”,聽著國衛院余幸司院長娓娓道來:它如何對應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直覺印象,由非視覺感光細胞影響著人的睡眠品質、生理時鐘及情緒等。如果沒有了空氣和水,人類還能生存嗎?你一定會毫不猶豫地搖頭。如果沒有了光,人類還能健康嗎?會有人搖頭,也會有人猶豫不決。事實是,光與健康,二者密不可分。
環境變化,不變的是人。
關鍵是你我的感覺、意識、感官和身體,在Signify 總監 Monica 談到的全球策略布局裡,所謂人工智慧將來會和人密不可分的關鍵,在於能總和了親近人所必需的一切事物,由光與環境出發,因此智慧照明的整合是必要的,這自然也是林原主委環境永續 ESG 推動中健康建築不可或缺的一環。
無論是光源色或物體色,學習透過文化色彩資料的採集、數位藝術典藏是很好的開始,延伸建築、織品、料理、表藝、慶典民俗等多元群像,累積中擷取資訊分析趨勢、模式和關係,可以支援我們周全的用色決定、由色溫到色彩。
產業技術發展要跳脫單純機能性以及過度的外觀設計,不為設計而設計,教育避免產生不好用、不耐用、不人性、不需要的設計。新一代的設計需要連結環境與行為,必須誠實且經得起考驗,是立足現實、表達生活的,是有嚴謹的設計邏輯,是真實存在且有效的。
本期封面的光照明實踐案例,正是將不同領域的形式與機能以明確的訊息整合一起,萬豪Moxy 是現代社交與新世代潮文化的表情、正濱漁會大樓內庭透明電梯可以是歷史建築當代永續的文化治理;雙橡園建築表現了文化地產的高度與美學經濟的創造,ROYAL CHEFTABLE如高原洞穴裡透入自然變化的光與 fine dinning照映。當有了清楚脈絡的文句後,揉合光與文化、藝術、健康、智慧、永續、經濟思維,相信我們更能夠沒有疑惑地向前進行了。
未來,已是現在。
總和前述跨領域的採訪邀集,我這次的策劃用意是讓真正有實務、系統論述經驗的受訪者,帶大家跳脫純主觀判斷、在各自領域的公式外,能思得如何用光與色彩、為生活注入多一些的想像力!
CHASE the COLOR in your LIGHT FEEL MORE.
人一生下來,就可以看見色彩,它是最平凡、也是最會讓我們感動的東西;必須先瞭解到:這個色彩、我們在創作的時候,它最後、為甚麼會呈現的樣貌,這就是一個設計顏色的過程,這也是色彩跟光線,最耐人尋味、也是最迷人的地方。
一齊感受光源色與物體色結合的奧妙吧!是時候探尋、您心中那道光裡的色彩了。
我是照明設計師孫啟能,也是本期的客座總編輯,榮幸承蒙康理事長與林主委的信任,感謝特約編輯劉小姐與他的專業攝影團隊、以及我們編輯室團隊在本期專題報導上的協助,希望這次的安排能夠為大家帶來更多的可能
照明公會顧問暨客座總編輯 孫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