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企劃

劉培森「光環境,為建築展現生命力」

人性化和美學兼容並蓄建築大師

國際級建築大師劉培森一向注重「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兼顧空間美學以及永續環保精神,對於光環境的設計和氛圍營造也頗有見地。因此,本期特別邀請照明設計師孫啟能和劉建築師進行交流訪談,從美學觀點與國際趨勢的層面,與我們分享他對於建築光環境獨到的見解和殷切期許。 World-famous architect Ricky Liu always upholds the concept of “human centric” design, as he manages to strike a balance between spatial aesthetics and the spirit of sustainabl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He is also very insightful on the design of the light environment and the creation of atmosphere. So, in this edition, we have lighting designer CN Sun to have an open interview with Liu. He shares his unique insights and earnest expectations for the architectural light environment from aesthetics and international trends.

將國際競圖壓力,轉化為前進的動力

自青少年時期即隻身前往香港、日本、歐美等國家學習與獨立生活,深受各國多元文化薰陶的劉培森建築師,在他的多類型建築設計案中,總能展現因地制宜的地域風格,進而突破框架創造卓然有成的新思維。由於懷抱理想而不安於現狀,以及喜歡不斷尋求自我挑戰的藝術家性格,三十年來,劉培森率領著上百人的事務所團隊,參與了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音樂廳、體育場館、醫院、社會住宅等逾 80 件國內外公部門建案競圖,在全台各地都能看見他辛苦澆灌的優秀指標性建築。

劉培森的設計作品不僅美化了城市樣貌,更是獲獎無數,譬如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共構會展文創會館榮獲「2021 國家卓越建設獎最佳規劃設計類卓越獎」、高雄長庚醫院質子中心獲得「2021 全球卓越建設獎特定目的興建類銀獎」、臺中中央公園獲頒「2021全球卓越建設獎永續發展類銀獎」等殊榮,讓世界看見台灣建築師努力耕耘的不凡成就。

劉培森的設計作品讓世界看見台灣建築師的不凡成就。

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是全世界首座懸吊式綠建築圖書館。

Q1
孫:
本期我們很榮幸邀請到國際競圖常勝軍的劉培森建築師,與我們聊聊您對於建築光環境的看法。不過在此之前,想請您先與我們分享一下參與國際競圖時的一些難忘經驗。

劉:
在台灣所舉辦過的每一場國際競圖,我們事務所從來不曾缺席,而每一次的競圖過程,都是難得且獨特的經驗,畢竟在 3 到 6 個月這麼短促的時間內,要提出整套面面俱到、與眾不同的設計,除了要能醞釀出創新的想法,並且具有前瞻性和未來性,這需要不斷地激發創意,同時必須全心全意投入其中,就像似閉關一樣,得完全心無旁鶩。重點是,所有參賽者努力衝刺的目的,都是為了爭取第一,期望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所以無論是時間、心力,還有耗費的人事成本等開支都相當驚人,相信對於任何一間參與競圖的建築事務所來說,都有著絕對不能輸的沉重壓力,但也因此帶給我們不斷學習前進、創新嘗試的動力,這就是我們建築團隊持續參與國際競圖的主要原因。

以高雄巿立圖書館總館的國際競圖為例,那是我們團隊第一次設計圖書館,要和來自世界各地的競爭對手一決高下,必須提出完美的設計解決方案,才能吸引並說服由德國、日本及國內圖書館、建築界的多位專家學者所組成的國際評審團。最終我們拔得頭籌,打敗了荷蘭、台美合作等多家建築師事務所,除了憑藉對本土生活習性與文化的了解,還有空間結構力學的創新思維,以及隨後會深入說明的光環境設計,再再考驗設計構想的縝密與周全。

通透自然光的天井及螺旋式的美麗構圖。

Q2
孫:
您在對岸競圖交流方面也有相當豐富的經驗,在這個部分,哪個案例最令您感到印象深刻的呢?

劉:
對我們來說,南京市中國科舉博物館的國際競圖是一次相當特殊的經驗。原本我們在第一輪專家評審時,以第二名的成績落敗,既然大勢已去就打道回府飛返台灣,想不到一個月後竟然又接到秦淮區主辦單位的電話,要求前三名參賽團隊都必須準備一支 15 分鐘的動畫短片,再向市府領導進行一次簡報;但由於時間過於倉促,以及動畫製作費昂貴,正想婉拒之際,主辦方同意讓我們以傳統口頭方式進行簡報,於是我們再次啟程飛往南京與市府官員會面說明設計理念。

平心而論,當我在會場看到第一名的簡報動畫短片時,的確是歎為觀止,15 分鐘的短片皆以大手筆的動畫方式呈現,清楚完整地介紹館內的各項互動式體驗設施,但我同時也注意到坐在主席位的市委書記、市長等人,並沒有仔細在觀看極為精彩的影片,而是一直低著頭翻閱設計的書面資料。等到我上台時,由於並沒有準備動畫短片,所以在現場僅能全程以口語方式表達科舉博物館的展陳構思,猶記得開場白我破題的頭一句話是:「如果博物館僅是一座博物館,那設計就失敗了。」原本還在埋頭翻書的市委書記突然抬起頭來,全神貫注的聽我如何來詮釋未來博物館的定義,我也立即意識到全場官員對這個議題的好奇,於是接下來順理成章的將產官學研平台架構之作法、藉由門票內夾 RFID 的市場數據收集機制、遊客扮演考生的體驗價值、以及浮空投影技術的表現……娓娓道來,最後闡述「如何將博物館帶回家」的操作機制。

我相信十多年前的大陸官員對台灣的創新思維與科技實力是十分有興趣的,親自現場簡報反而可以敏銳的觀察到決策者內心對議題關注程度的自然反應,讓我能夠及時強化該設計觀點的內容深度;由此可證,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溝通,遠勝於動畫短片單向式的表述。簡報結束後正想打道回府之際,區政府承辦人員轉知市領導們已否決第一輪專家評審團的名次決定,改由台灣事務所為第一名得標團隊,驚喜之餘,亦深深感嘆兩岸官場文化的差異,這種評比決選過程在台灣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

南京市中國科舉博物館的國際競圖展現了台灣的創新思維與科技實力。

Q3
孫:
從您所分享的競圖經歷,不難想像過程中所面臨的種種高壓與挑戰,我相信每一個建案在籌劃之前,您和您的團隊一定做足了功課與準備;其中,光環境必然也是您構思建築設計中一個很重要的環節,像我多次來到您的事務所聽演講的時候,就特別注意到這裡的調光設備,包括燈具與直接照明之間的搭配十分巧妙得宜。請問像這些細節的設計,您是如何與團隊設計師、專業廠商進行討論與合作,來達成您所想要傳遞的設計語彙呢?

劉:
照明設計是一個非常專業的領域,包含了光學和工業設計等不同的技術層面;最特別的是,相同的場域空間,運用不一樣的照明設計,就能營造出截然不同的情境氛圍。因此,我們起初的案子都是找專業照明設計公司配合,其中不少是與外國顧問公司合作;但我們逐漸發現,如果能在建築空間的設計初期,即將光的處理及運用納入規劃,就會創造出更多的變化與可能性,這也是我們後來決定在事務所成立專司照明設計部門的原因。

以高雄巿立圖書館總館為例,讓大家首先注意到的是結構設計,它以特殊的懸吊式鋼棒取代傳統厚重柱子的建築設計,除了實踐一樓平面上不落柱的結構特色,並讓館內空間顯得寬敞通透。當初會有這樣的設計想法,一方面是出於安全上的考量,因為圖書館閉館時間已接近深夜,如果能盡量減少空間的死角,會讓夜歸讀者更加安心;另一方面,利用玻璃帷幕與西、南側各層遮陽綠籬結合,將自然光源引入館內,營造出恬靜、舒適且明亮開闊的閱讀氣氛,這種光環境的整合策略,非常符合環保節能與永續建築的精神。

事務所擁有專司照明設計的部門。

懸吊式鋼棒的建築設計實踐一樓平面上不落柱的特色,讓空間顯得寬敞通透。

以玻璃帷幕將引入自然光源,營造明亮舒適的閱讀氣氛。

Q4
孫:
高雄巿立圖書館總館確實被公認為是全世界穿透性最高的圖書館,而在不久之後,您在中台灣另一項令人驚艷的國際級建築設計 ——「台中綠美圖」也即將完工,想請您為我們介紹一下,這棟由您與日本知名建築師妹島和世、西澤立衛組成的 SANAA 建築師事務所跨國合作操刀設計的絕美夢幻建築物,又是如何運用光環境去打造出「公園中的圖書館、森林中的美術館」氛圍?

劉:
「台中綠美圖」是一座美術館,同時也是一座圖書館,美術館與圖書館實體共存並不難,困難的是要找到兩者之間的融合點。一般的單棟建築物大多是機能垂直堆疊的空間架構,若應用在兩種機能相異的複合體,就會缺乏水平串流的力量,所以我們在佈局「台中綠美圖」的建築空間架構時,藉由八棟量體的交錯來建立水平之連結,為圖書館與美術館創造出相互穿插與交融空間的可能性。至於光環境設計的部分,在建築玻璃帷幕外附加一層金屬擴張網,夜間會呈現出一種自行發光的視覺效果,且從不同角度瀏覽到截然不同的視野,從室內往外看出去,猶如透明無遮蔽般的一目了然,會讓人彷佛置身於公園或森林的自然環境中;但夜間從戶外望向建築物時,則欣賞到恍如披上了一層薄紗的燈籠般朦朧光影。金屬擴張網的另一個作用是將刺眼的光線阻隔在外,讓白天的室內始終保持柔和舒適的亮度。

八棟量體的交錯創造出相互穿插與交融空間的可能性。

在建築玻璃帷幕外附加一層金屬擴張網,讓人彷佛置身自然環境中。

Q5
孫:
聽了您的描述,相信「台中綠美圖」落成後,一定會成為台中最亮眼的新地標!另外,想跟您聊聊的是,利用如 LED 燈或投影方式所創造出的沉浸式體驗,可以說是數位科技與建築結合的一種新趨勢,不知道您對於像這種以創新科技與空間相互結合的設計,有什麼樣的看法?或您自己是否也嘗試過像這
樣的設計案例?

劉:
我們的確做過這樣的嘗試,例如去年在台中巨蛋的競圖中,我們在體育館的外殼設計了一圈 360 度的巨型玻璃螢幕,並於第二層的內牆安裝了 52 部投影機向外投射,除了可以長年舉辦全球唯一的大型數位藝術展覽,扶持國內數位科技藝術產業蓬勃發展,讓本土藝術家揚名世界,也可以透過網路科技與民眾進行互動體驗。雖然那次競圖我們只拿到第二名,這個計畫並沒有機會落實,不過我也非常認同這樣的表現與設計,相信確實會成為未來數位科技與建築結合的新趨勢。

此外,我想順帶一提的是,在我的認知裡,光環境的影響應該可以區分為心理及生理兩種層面。以精神層面而言,透過照明設計的妥善處理,它可以刺激我們的大腦釋放胺多酚,如同我們剛剛所提到的沉浸式體驗,讓人感到身心愉悅;以生理層面來說,「光」主要還是與視覺有關,所以生活中的光源表現,最終還是要回歸到健康的訴求,畢竟長期所處的生活環境中,如果能提供舒適的照明光源,將會對健康帶來許多正面的助益。

以網路科技互動體驗扶持國內數位科技藝術產業發展。

台中巨蛋競圖的設計可長年舉辦大型數位藝術展覽。

Q6
孫:
的確,光對於我們人類的精神與生理層面都有很顯著的影響,因此在我們居住或活動的環境中,「以人為本」的思維,才是照明設計最重要且不可或缺的要素。為此,想請劉建築師依您豐富的經驗以及深具國際觀的角度,給我們國內的光環境產業提供一些寶貴建議。

劉:
我認為照明應是「真誠地去呈現空間的本質」,如同台中綠美圖的照明設計構想,所展現出的正是其純樸、自然的表現。我們在思考照明設計如何創造理想的光環境時,可注意幾個面向,首要是創造環境的安全性,光的明亮感應該帶給人們安心、放心的感覺;第二是導引功能,把人們帶領到設計師想強調的方向與位置;第三是空間藝術氛圍的營造,也就是生活美學的一部份;在技巧上,若能將「可控的人工光源」與「多變的自然光源」搭配得宜,再加上前面三個面向的整合,必然能夠大幅提升光環境的創作品質。

照明應是「真誠地去呈現空間的本質」,圖為華航VVIP Lounge。

照明設計首要注意的是創造環境的安全性,光的明亮感應帶給人們安心的感覺。

照明設計應運用在詮釋空間屬性、引導動線方向以及營造藝術氛圍。

空間藝術氛圍的營造也是劉培森在思考照明設計時著重的面相。

不替未來設限,因此走出大無限

仔細端詳劉培森建築師的建築設計,從視覺美學出發,關注於心理到生理的實際需求,鉅細靡遺的回應每個空間上的細節。在光環境的表現上,正如他所主
張:照明設計應巧妙運用在空間屬性的詮釋、動線方向的引導以及藝術氛圍的營造;此外,盡量為室內引進自然光源,不足的部分再搭配人工照明,不做過度的裝飾與點綴,真誠地為生活環境創造出最和諧、舒適的狀態。

從不給自己設限的劉培森建築師,也因此走出一片遼闊天空,放眼全球,展現與國際知名建築團隊一爭高下的萬丈雄心,但仍始終堅持根留台灣為故鄉貢獻心力,成為台灣建築界的最佳典範。

Picture of 劉培森建築師
劉培森建築師

人性化和美學兼容並蓄建築大師

學歷
.法國巴黎國立建築學院博士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建築碩士
專業經歷
.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專業會籍
.台灣建築美學文化經濟協會理事長
.中華民國全國建築建築師公會第 13 屆理事
.台灣建築學會第 19 屆會員代表大會代表
.台北市建築師公會第 16 屆常務理事
.台灣省建築師公會台北市連絡處第 15 屆顧問
.中華全球建築學人交流協會會員
.都市設計學會會員
.建築學會會員
.高雄市建築師公會會員
.台北市建築師公會會員
.台灣省建築師公會會員
.法國巴黎註冊建築師